English

“走穴”与“打踅”

1999-02-25 来源:生活时报 ●侯会 我有话说

近十几年来,“走穴”这个字眼儿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。权威词典解释说:“走穴,指临时拼凑演员,名义上由一个或几个单位主办,而实际上由某几个人组织的文艺演出”。至于这种活动为什么叫“走穴”,“穴”字在此是指土窟地洞,还是人体穴位,却又无从查考。

近日重读《水浒传》,发现第五十一回有“打踅”一词,很可能与“走穴”有某种渊源关系。该回叙雷横在郓城县遇到帮闲李小二,李小二告诉他:“都头出去了许多时,不知此处近日有个东京新来打踅的行院,色艺双绝,叫做白秀英……”这里的“踅”字读为xué,与“穴”同音;有来回走动、折转、盘旋等义项。按词书解释,“打踅”即“打转,走江湖,跑码头”,“亦泛指走动”。(见《汉语大词典》)词书还举例数条,其中有两条涉及演员的演出活动。一为明初朱有火敦杂剧《神仙会》的道白:“小生昨日街上闲行,见了四个乐工,自山东瀛州来到此处,打踅觅钱。”另一个即前举《水浒传》白秀英的例子。

由此可见,“打踅”旧时多指乐工、歌女巡回演出以获利,是此种商业性艺术活动的通俗称谓。该词渊源甚古,至迟在元明时已普遍使用。词中一个“踅”字,生动表达了演出活动的流动性。但该字属方言俗语,识者不多;年深日久,词义难免模糊。这至少带来两个后果,一是人们不明“踅”字已有“流动”之意,又在前面加上“走”字以示强调;二是以常见同音字“穴”字取代“踅”。这是否就是今天“走穴”一词的成因?这里唯一不变的,是历经七八百年仍稳定如初的词语内涵。

如今,“走穴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专有词语,由此还派生出“穴头”等称谓,是指走穴活动的组织者。笔者认为,硬要改“走穴”为“走踅”、“穴头”为“踅头”,似乎已无此必要。然而探讨某些词汇的渊源演变以正本清源,有时也是饶有趣味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